热门推荐

住建部等三部门:坚持调控目标不动?防范化解房地产风?/h1>

    日期?017-11-22 14:25:53     来源:东方财富网     在线浏览次数?span id="hits">?

  1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部分省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部署近期房地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切实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p>

  会议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完善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有效调整供给结构。一是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二是加大对新市民的公租房保障力度。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四是继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五是加强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统筹规划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中小城市、县城和小城镇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安居。部分库存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结合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以不加杠杆为原则,有序推进去库存工作?/p>

  会议强调,切实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一是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稳定房地产市场、化解泡沫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好市场预期,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二是加强金融管理,平衡好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资金配置,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三是完善土地供应管理,提高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地比例,防止高价地推涨房价。四是引导住房需求合理分布,加快疏解人口过多、房价过高特大城市的部分城市功能,促进大中小城市互联互通,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县城和小城镇的发展。五是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投机炒作,净化市场环境。六是研究建立房地产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地方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的评价考核和约谈问责。同时,加快研究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p>

  会议要求,各有关地方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住房和房地产工作的要求,切实承担起房地产市场调控主体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p>

  【延伸阅读?/span>

  楼市长效机制建设窗口开?/strong>

  构建楼市长效机制离不开住房定位。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写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章节,奠定了今后楼市调控的主基调。目前来看,政策面、资金面、市场面均已开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窗口?/p>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一历史性重大判断,住房功能在于满足人民居住需求,因而“房住不炒”功能定位顺理成章,势必成为未来政策基本取向。应该看到,房地产调控逻辑起点在于住房功能定位,围绕着政策基本取向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房住不炒”定位的明确,将有效促使地方政府转变将房地产业视为稳增长发动机的习惯。当前,无论是共有产权住房的推出,还是租售并举,都是强调住房居住属性,要抑制投资属性,消除住房投机属性。从这个角度看,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政策窗口已经开启?/p>

  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虽然房价是市场供求作用的结果,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性、投机性资金的驱动。截?017?月末,广义货?M2)同比增长9.6%?0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月末,广义货?M2)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稳步推进,过去社会资金加速向房地产业聚集的势头将会有效扭转,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资金规模将会缩水,市场明显波动的可能性也会显著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资金面窗口已经开启?/p>

  毋庸置疑,房地产市场运行轨迹是供求激励博弈的结果。住房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都不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随着当前住宅库存的消化,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趋于缓和,房价稳定运行动力显著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继续全部下降或持平,同比涨幅全部回落?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2%;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回落,9月和8月分别回?.1个和0.6个百分点。而三四线城市住宅库存消化顺利?017?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11亿平方米,比8月末减少12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38万平方米。从这个角度看,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市场面窗口已经开启?/p>

  围绕“房住不炒”的定位,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租售并举等探索已经开始,单纯的房价调控正向住房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设计转移。金融管理当局禁止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态势空前严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实践正广泛而深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等基础信息系统建设也在积极补位,基于不动产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内在需求正在增强。而房地产市场理性也有所恢复,盲目投机炒作的氛围开始消淡。所有这些积极的变化,正在促进一个顶层设计、制度修复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来源:经济参考报)

(刘莉)

相关阅读